缺鐵典型的癥狀是在葉片的葉脈間和細胞網狀組織中出現失綠現象,在葉片上往往明顯可見葉脈深綠而脈間黃化,黃綠相間相當明顯。新生葉葉肉組織褪綠黃化,葉脈殘留綠色,雙子葉植物形成網狀花紋,單子葉植物出現黃綠相間的條紋。嚴重缺鐵時,葉片上出現壞死斑點,葉片逐漸枯死。
雙子葉作物(如豆類,大多數果樹)對鐵高度敏感,單子葉作物(禾谷類)由于根部能分泌出某些能量和鐵的有機物質,能有效地利用土壤中的鐵,因而較少發生缺鐵現象,對鐵相對不敏感。
缺鐵多發生在多年的作物(如樹木)上,果樹如蘋果、梨、桃、杏、李等都常常發生缺鐵現象。對于一年生作物則多發生于馬鈴薯、花椰菜、甘藍、燕麥行作物上。作物缺鐵主要表現葉片失綠黃化,首先在作物的頂端幼嫩部位表現出來。
缺鐵一般會引起:新梢葉片失綠,在同一病枝(梢)上的葉片病狀自下而上加重,甚至頂芽葉簇幾乎漂白;葉脈常保持綠色且與葉肉組織的界限清晰,形成鮮明的網狀花紋,少有污斑雜色及破損。嚴重缺鐵時,白化葉持續一段時間后,在葉緣附近也會出現燒灼焦枯或葉穿孔,提早脫落,呈枯梢狀;坐果稀少甚至不坐果,果形變小,色淡無味,品質低劣,減產情況嚴重。
1。蘋果樹
新梢頂端的葉片變為黃白色,有時葉脈仍保持綠色,嚴重時葉片邊緣逐漸干枯變褐而死亡脫落。新梢幼嫩部分有時也因缺鐵而干枯,形成“枯梢”現象。
2。梨樹
新生枝上的葉片變小,葉片失綠變成淡綠或黃白色,葉脈也同時失綠,葉片邊緣發生棕色焦枯斑塊,嚴重缺鐵時新梢干枯。
3。桃樹
葉片變成淡黃色甚至變成白色,葉脈往往也不保持綠色,在北方稱為“白葉病”,在南方稱為“黃葉病”葉片極易脫落。生長季早期缺鐵引起幼果大量脫落,中、晚期的,缺鐵果實發育受阻,果小、顏色淡,味淡而不甜。
4。柑橘
新生葉片變薄,呈淡灰色,網狀葉脈保持綠色,一般葉脈不褪色甚至呈紫綠色,但極易脫落。新梢頂部葉片脫落,枝桿形成“光桿”,果小、質硬、粗糙,并常出現畸形果,色澤變淡,味道變酸。
5.大豆
上部葉片脈間失綠黃化,葉脈仍保持綠色并有輕度卷曲。嚴重缺鐵時整個葉片變成白色,葉子的邊緣出現褐色斑點壞死組織。
6.馬鈴薯
頂端葉片輕微失綠,并向全株擴展,隨著缺鐵時間的延長,頂部葉片變成黃白色并向上卷曲,葉子邊緣有時出現褐色壞死斑塊,下部葉片仍維持綠色。
7.番茄
頂梢的幼葉失綠呈黃白色,葉脈仍保持綠色,葉片及莖部出現灰黃色斑點。葉片上的斑點沿葉脈向外擴展有時葉肉焦枯壞死,但葉脈仍略有綠色。早期缺鐵影響花序發育,中、后期缺鐵影響果實發育,常出現小果、畸形果果實顏色及風味均變淡,嚴重時引起果實脫落。
8.甜菜
新生的葉片較小,出現失綠的黃斑,其他葉片呈現黃綠色,老葉微紅。
9.煙草
頂端嫩葉葉脈間呈淡白綠色,嚴重時整個頂芽變成白色,葉脈同時失綠。
10.甘蔗
幼葉出現灰色條紋,條紋貫穿整個葉脈,中部葉片也有淺色條紋,但條紋長短不一,下部老葉則呈深綠色。
11.玉米
幼葉脈間失綠,呈現整齊的條紋狀,中、下部葉片出現黃綠色條紋,老葉略顯棕色。嚴重時新葉變成白綠色。但失綠均勻,一般不出現壞死斑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