許多作物共有的缺鋅癥狀,主要是植物葉片褪綠黃白化,葉片失綠,脈間變黃,出現黃斑花葉,葉形顯著變小,常發生小葉叢生,稱為“小葉病”、“簇葉病”等,生長緩慢、葉小、莖節間縮短,甚至節間生長完全停止。
水稻缺鋅:新葉中脈及其兩側特別是葉片基部首先褪綠、黃化,有的連葉鞘脊部也黃化,以后逐漸轉變為棕紅色條斑,有的出現大量紫褐色小斑,遍布全葉,植株通常有不同程度的矮縮,嚴重時葉枕距平位或錯位,老葉葉鞘甚至高于新葉葉鞘,稱為“倒縮苗”或“縮苗”。苗期生長緩慢,僵化,局部出現死苗,葉色濃綠,新生葉片短,基部發白,老葉整個葉片出現褐色斑點,有時連成條狀,生育期延遲,抽穗推遲。

玉米缺鋅:苗期出現“白芽癥”,又稱“白苗”、“花白苗”,成長后稱“花葉條紋病”、“白條干葉病”。3-5葉期開始出現癥狀,幼葉呈淡黃至白色,特別從基部到2/3一段更明顯。中上部的葉片脈間失綠,出現淡黃色和淡綠色的條紋或出現條狀黃色斑塊,易發生“白苗病”,生育延遲,鋅過量易中毒,新生葉失綠發黃,發皺卷縮。


葉菜類蔬菜缺鋅:新葉出生異常,有不規則的失綠,呈黃色斑點。

番茄、青椒等果菜類缺鋅:呈小葉叢生狀,新葉發生黃斑,黃斑漸向全葉擴展,還易感染病毒病。






果樹缺鋅:“小葉病”,以蘋果為典型。其特點是新梢生長失常,極度短縮,形態畸變,腋芽萌生,形成多量細瘦小枝,梢端附近輪生小而硬的花斑葉,密生成蔟,故又名“簇葉病”。






燕麥也發生“白苗病”,一般是幼葉失綠發白,下部葉片脈間黃化。
小麥缺鋅節間短、抽穗揚花遲而不齊、葉片沿主脈兩側出現白綠條斑或條帶。
棉花從第一片真葉開始出現癥狀,葉片脈間失綠,邊緣向上卷曲,莖伸長受抑,節間縮短,植株呈叢生狀生育期推遲。
煙草下部葉片的葉尖及葉緣出現水漬狀失綠壞死斑點,有時葉緣周圍形成一圈淡色的“暈輪”,葉小而厚,節間短。
馬鈴薯生長受抑,節間短,株型矮縮,頂端葉片直立,葉小,葉面上出現灰色至古銅色的不規則斑點,葉緣上卷。嚴重時葉柄及莖上均出現褐點或斑塊。
豆科作物生長緩慢,下部葉脈間變黃,并出現褐色斑點,逐漸擴大并連成壞死斑塊,繼而壞死組織脫落。大豆的特征是葉片呈檸檬黃色;蠶豆出現“白苗”,成長后上部葉片變黃、葉形變小。